華諾信誠于三屆二次會員大會增補為協會理事

2018年3月29日,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簡稱:中國產權協會)三屆二次會員大會在北京召開。在本次會議上,北京華諾信誠財務顧問有限公司被增補為中國產權協會理事單位。本次會議按照規定程序圓滿完成了以下5項工作任務:

一是,總結報告三屆一次會員大會以來的工作;

二是,審議并通過了《中國產權協會章程》修訂稿;

三是,審議并通過了調整協會會費標準的議案;

四是,審議并通過了《中國產權協會行業信用承諾公約(試行)》;

五是審議并通過了《關于增補中國產權協會理事單位的議案》。

國務院國資委協會黨建工作局、產權管理局等廳局領導同志出席會議并講話,對協會下一階段工作做出具體指導。 中國產權協會黨委書記、秘書長夏忠仁在題為《新時代 新征程 新作為 全面建設統一、規范、高效和服務功能強的產權交易資本市場》的工作報告中,介紹了自第三屆會員大會以來,在國家民政部、國務院國資委和相關廳局的指導下,在全體會員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協會完成的各項工作任務和取得的成效。兩年來,協會順應全面深化改革和協會脫鉤的新形勢,按照資本市場的功能定位和提升市場服務水平的新要求,始終堅持規范化、市場化、信息化的發展方向,重點圍繞理論體系、制度(法規)體系、信息(網絡)體系、信用(文化)體系、風險防控體系和市場服務體系六大體系建設開展工作,行業發展呈現新局面。

協會未來三年的重點工作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統領,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國兩會會議精神和國務院國資委工作部署,堅持“規范、創新、合作、自律”的行業發展理念,大力推進規范型、功能型、創新型產權交易行業和產權交易資本市場建設,打造統一、規范、高效、服務功能強的產權交易資本市場,打造各類權益要素有序流轉的陽光平臺,更好地服務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國資國企改革、服務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服務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三屆二次會員大會在圓滿完成既定議程和任務的同時,還代表全國產權交易行業,向社會公眾發布了以下3方面重大信息:

一是,產權交易資本市場權益流轉、融資服務的規模與功能日益凸顯。 據中國產權協會統計,2012至2017年,黨的十八大召開至今的6年來,產權交易資本市場12類交易業務(含非國有)累計交易額突破26萬億元,取得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成果。產權交易行業按照國企改革“1+N”文件的要求,特別是認真貫徹落實《企業國有資產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令第32號),按照資本市場的定位,提升服務功能,深化業務創新,交易規模呈跨越式發展。

2016、2017年兩年全行業12類業務總交易額近16萬億元。兩年來,中央和地方國有企業通過產權市場盤活存量資產超5000億元,平均增值率近20%。自2016年7月1日“32號”令發布實施以來,中央和地方國有企業通過產權交易市場直接融資超2000億元。交易規模穩定增長的背后,是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力度和質量在逐年提升。

在產股權交易方面:2017年交易總額5869億元,和2016年(3716億元)相比年增幅58%。其中,企業國有產股權交易額3801億元,和2016年(2739億元)相比年增幅39%。

在融資服務方面:2017年,全行業通過股權融資、債權融資、股權質押融資、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等多種方式,共為實體經濟企業募集資金7984億元,其中1445億元是通過增資業務實現的。北京和上海兩家中央企業增資業務試點機構共完成央企增資項目114宗,募集資金699.70億元。全國產權交易機構共為各級國有企業完成增資項目202宗,合計募集資金991.46億元。

在資產交易方面:2017全年實現交易額1183億元。其中,為國有企業、行政事業單位處置實物資產回籠資金640億元,比2016年(611億元)有所增加。

在推動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方面:2017年社會資本通過產權交易市場以股權受讓方式參與的國有企業混改項目889宗,交易額合計981.6億元。社會資本(含外資)以增資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混改項目202宗,交易額合計770.9億元。全年通過產權流轉或增資方式完成的混改項目1150宗,合計金額1882億元。產權交易資本市場已發展成為推動國有資本與社會資本相互融合、交叉持股、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重要平臺。

在債券發行、債權投資方面:金融資產交易平臺通過組織債券發行、債權投資等方式直接服務實體經濟。2017年全行業共實現金融資產交易5.76萬億元。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積極推動普惠金融發展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大力推進銀行間債券市場建設,顯著提升了企業直接融資比重,全年共實現交易額4.43萬億元,為1370家非金融企業發行債券3886只,金額合計4.03萬億元。

2017年,產權交易資本市場形成的一批典型案例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產股權交易方面:廣東省產權交易集團以拍賣方式成功組織了廣東國投破產財產整體處置項目。該項目經過22輪競價,最終以551億元成交,增值104億元,增值率23.34%,最大程度保護了債權人的合法利益,標志著我國歷時近20年的首宗非銀行金融機構破產項目圓滿收官。北京產權交易所操作完成的中航工業集團所屬中國航空技術國際控股公司轉讓航發投資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權及部分債權項目,以207.67億元高溢價成交,其中股權部分增值80.65億元,增值率1803%。在國家電投集團下屬企業天泰鋁業85%股權轉讓項目中,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主動對接天泰鋁業全資股東國家電投重慶公司,為其出謀劃策、牽線搭橋,成功挽救了一家停產企業使其重新煥發生機。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操作完成的南洋商業銀行100%股權轉讓項目,以680億港元成交,交易規模一舉刷新中國并購市場金融企業資產交易紀錄,北金所因此獲得中國并購公會頒發的“2017最佳并購交易獎”。

增資業務方面:北京產權交易所操作完成的中糧集團旗下中糧資本投資公司增資項目,(成功引入弘毅弘量股權投資基金等3家非國有企業和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等4家國有企業)?,募資資金總額69億元;助力中國黃金集團旗下黃金珠寶有限公司引入京東集團旗下企業、中信證券等產業投資者和戰略投資者,募集19.18億元發展資金;助力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公司引入包括民營投資機構在內的5家投資方,募集資金52.82億元,為優化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打通產業鏈資源創造了條件。在東航物流增資項目中,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為增資企業設計了“增資擴股附帶股權轉讓”的方案,幫助原股東回籠資金,實施核心員工持股計劃,協助東航物流引入聯想控股、珠海普東物流、德邦物流、綠地金融投資控股等戰略投資者,有效引入了22.55億元非國有資本,切實放大了國有資本的帶動力和影響力;航天科工火箭技術公司增資項目是軍民融合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個“混改”案例,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為融資方引入8家社會投資機構,募集資金12億元,標志著我國航天骨干企業向社會化和市場化發展邁出重要一步。浙江產權交易所協助浙江省建設投資集團,通過采取債轉股實施機構承接銀行債權和現金增資的方式,成功將近20億銀行債權轉為公司27.08%股權,成為產權交易資本市場以市場化方式實施銀行債轉股的首宗類增資案例。

二是,全國產權行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正式上線,中國產權協會發起成立信息技術平臺服務公司。

利用信息技術建設全國統一、規范、高效、服務功能強的產權交易大市場,不僅是全體會員單位的共同呼聲,而且是行業發展大勢所趨。2017年,協會緊緊抓住“大數據”、“云計算”等網絡技術帶來的新機遇,通過實施“互聯網+”戰略將分布在全國各地的產權交易機構聯接起來。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努力,在國務院國資委和廣大會員的支持下,協會組織開發的全國產權行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正式上線將全行業互聯互通的夙愿變成現實。目前可以實現“國有資產交易信息披露、項目中心、自律監督、信用管理、趨勢分析、產權交易資本市場服務和法律法規檢索”等服務功能。截至2018年3月22日,33家交易機構實現與協會綜合服務平臺數據對接,平臺披露項目總數21726宗,掛牌總金額超2620億元,成交公示總金額約1160億元,為全行業互聯互通、數據交換、信息共享打下了基礎。為保障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能夠持續穩定高效運營,向信息服務平臺提供更加完備的技術支撐和大數據運營服務,中國產權協會聯合中國誠通、中國國新、中國恒天和大唐電信等央企,以及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武漢等國內主要產權交易機構共同發起成立的中產投科技有限公司同時成立。 三是,公布了產權交易行業第二批信用評價結果并舉行了授牌儀式。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和民政部等8部門相關文件的要求,全面推動產權交易行業誠信體系建設,自2016年9月起,中國產權協會啟動了全國產權交易行業信用評價工作。經第三方評價機構評價,首批評出AAA級信用企業15家,AA級信用企業8家。在總結首批信用評價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第二批共評出產權交易行業AAA級信用企業9家,AA級信用企業3家,A級信用企業1家。前后兩批共評出產權交易行業信用企業36家,產權交易行業信用(文化)體系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協會三屆二次會員大會是在全國“兩會”勝利召開不久,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產權交易行業將認真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大部署,以服務國資國企改革為使命,在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動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繼續貢獻智慧和力量。

三屆二次會員大會由協會會長吳汝川主持。會員單位代表、特邀嘉賓、技術顧問、法律顧問、協會資本投資運營專業分會和市場服務專業分會代表、董事分會發起人和第二批信用評價獲評機構代表,共240余人參加。10余家中央財經媒體應邀對大會召開情況做了新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