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種專業顧問思維的總結

  一、層次化思考

  任何問題分層次思考,不同層面的問題決不搞混。

  問題的糾纏與思維的混亂基本上是問題層次的混淆導致的。

  一個層次的問題是下一個層次問題存在的前提與發展變化的基礎,不把前提與基礎確定下來,后面的問題都是虛假問題。

  問題分三個層次

  l 戰略層面--方向與取舍

  l 策略層面--構成與支持

  l 戰術層面--方式與方法

  核心問題也應該分層次界定。

  表達的層次化:先搞清楚說了什么,再看說的對不對,再看是怎么說的。 說的如果是無關緊要的東西,就根本不需要追究說的對不對;如果說的對再探討怎么說的問題。(專業報告就是這么寫出來的。)

  二、系統化思維

  任何問題都需要在三大層面之中逐層分解,并層次分明地體系化解決,絕不依靠奇招妙點來解決真問題。

  生長型的樹狀結構是系統的基本結構

  分級建構系統,是系統化思維的重要內容。根據從難到易,從簡單到復雜,從短期到長期的類型劃分等級。分級與分層次是有區別的。

  系統的基礎一定可以劃分為簡單的、短期發生作用的等級;由簡單的、短期作用的基礎構建成為復雜的、長期作用的系統。

  三、時序發展觀

  任何事物的發展必有發生的先后階段次序,絕不是一蹴而就

  每個階段的發展必有一定周期,可能人為創造條件適當縮短,但是不可能完全逾越

  分不清事物發展的必然時序,以為第三階段的結果可以在第一階段或第二階段達到, 將會形成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態,進而導致行為違背規律,結果徒勞無功、事倍功半,甚至遺害眾多

  分不清發生的先后階段,不能合理估計周期長短,是導致思維和行為混亂的重要原因

  我的經驗是,精神層面的東西周期和次序都不太固定,物質層面的東西周期和次序是比較固定的。

  四、動態發展觀

  事物都是動態發展變化的,需要劃分階段來看待他的發展,而不能用靜止的眼光只看一時一刻的狀態。

  一個階段下,必然有特定的外部環境,有獨特的核心競爭力,有特定的一個價值體系。

  對于大規模項目來講,每個階段的發展內外部條件不同,發展目標不同,因此發展的驅動力不同,遇到的問題肯定也不同,解決問題的策略也是不同的。

  五、解構化意識

  任何事物不是鐵餅一塊, 分層次解構后擇善者而用之。

  如果不能充分分解,一定不能充分掌握。

  麥肯錫的MECE就是解構意識的體現。

  根據從難到易,從簡單到復雜,從短期到長期的類型劃分等級。

  六、 客戶和市場思維

  要摸清客戶尤其是對項目有直接影響的管理者的真正需求

  解決問題比系統分析更重要

  重點解決幾個核心問題遠比撒胡椒面讓客戶滿意

  預留并善于為深開發做準備

  七、 項目創新與架構思維

  要相信每個項目都不一樣,要善于根據客戶實際重構項目框架

  不要照搬以前項目思路,敢于創新和改造

  當然萬變不離其宗的是項目的基本方法論

  八、 戰略和系統思維

  當解決思路出現分歧時,回到戰略本質的源頭,一定能得到結論

  要善于從全局角度解決客戶提出的某一個具體問題

  不要被客戶的具體提問擾亂基本思想

  不要就問題論問題,要搞清所解決的問題與其他領域的銜接關系

  系統思維需要融會貫通的管理知識做基本保障

  九、邏輯與結構化思維

  縱向:建立“總—分—總”或“原因—結果”或“事前-事前-事后”或“背景-現狀-問題-分析-結論”等基本邏輯思維

  橫向:建立 “一分為N” 善于對問題進行分類表達的結構化思維

  對核心結論善于總結提煉,一字值千金

  十、深入一線求解思維

  不要僅僅在客戶辦公室“坐而論道”

  問題模糊不清時,深入一線搞清楚

  答案模糊不定時,深入一線找思路

  一個思路清晰的人,一般問題搞清楚答案也基本清楚

  要敢于和客戶進行討論,越討論水平越高

  深入一線并善于總結客戶的某方面優勢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