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延禧攻略》看職場,給你一條捷徑!

最近一部大火的宮廷題材的電視劇《延禧攻略》,讓很多年齡層次的觀眾引起的共鳴,不拖沓的劇情,不軟弱的女主,不夸張的表演,很多情節與當代人的生活節湊與職場環境很匹配,也演繹出我們想要得到職場攻略。
 

01、專業性、技術性夠出色,你才有機會贏得更多的東西
 

魏瓔珞剛入宮,憑借精湛的針繡(自己的工具)功夫在繡房中贏得頭彩,繡制空中游走的云彩更是栩栩如生,繡房中無人能夠取代的,如果沒有強大的專業、不可取代的技術性作為墊腳石,僅憑滿肚子的鬼點子、能言善辯的口才也很難成為在人群中脫穎而出。
 

步步高升,反推我們職場中,專業性和技術取代性也是我們聘請人才最關鍵的部分,至于在公司被不被上司和老板看重,能不能最短的時間內贏得晉升和加薪才會體現軟實力的時候(勤奮、情商、溝通表達、一點小心機)。當今社會人才競爭最講究的一個“取代性”的問題,也就是說同樣的工作換了一個人是否可以短時間內替補并達到預期的要求。如果這個工作絲毫沒有技術含量,市場中隨便可以尋找一個替補,那么自然價值量不大,薪水自然不高,因為你的價值決定你的價格。例如我們從事人力資源工作者,市場中競爭壓力非常大,只涉及基礎人事事務工作的居多,而對于一些專業很強和技術活(體系搭建、流程梳理、架構改造、人資改革)接觸過和實操過的人卻是很少。所以無論走到哪里,一定要記得有技術,有專業不怕沒飯吃。
 

02、能言善辯,培養自己的溝通能力
 

“是人才不一定有口才,但有口才的人一定是人才”,雖然我不完全贊同這句話,但是口才確實是我們生活和職場強大的武器,所以口才也被議為當今世界的三大武器之一。魏瓔珞在宮廷中如果沒有能言善變,左右逢源,超高的情商,可能在電視劇中活不過三集,早已經被秀坊或高貴妃暗算致死。在職場當我們還是一個小白該怎么使我們溝通順暢呢?
 

借勢,跨部門溝通少用“我”字開頭,多用別人說(這個別人可以是你的同事,你的上司,你的老板)來請求別人的幫助;常保持微笑,伸手不打笑臉人;遇到別人多打招呼,混個臉熟。
 

每天給自己出題闡述觀點,例如圍繞“快樂”這個2個詞語開展5-10分鐘的即興解說,思考一下你能夠說到5-10分鐘,甚至更長嗎?不管你可不可以,參照闡述觀點的公式;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你就會滔滔不絕;快樂是什么?(1-2分鐘),我們為什么需要快樂(好處與意義)(2-4分鐘),我們怎么保持快樂(保持快樂的建議)(3-4分鐘),不信看完我的文章后,回家練練吧,這是一個即興演講萬能公式,絕對是你的說話提綱。
 

03、建立自己的人脈圈,贏得更多的支持與信任
 

克雷洛夫說過“一燕不能成春”,意思是無論在公司還是集體中每個人不是獨立的,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在延禧攻略中,無論是魏瓔珞封貴人還是嫻妃統轄六宮都拉攏過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太后,因為她是最有利用價值,雖然職場不必如此,但想要獲得晉升,成長的更快,必要的人脈與支持圈和上司的溝通是必須的。如果你把自己當做茫茫大海的一葉扁舟,當你迷失方向時,本來周圍有無數的船想要來解救你,但你不會吶喊,不會尋求援助,自然會冥滅在茫茫滄海,沒人會記起你。
 

04、職場本該“爭權奪利”,但不要成為“心機girl/boy”
 

關于利益相連的名言太多,但大多都帶著絲絲貶義,“樹倒猢猻散”,“墻倒眾人推”“綁在一顆樹上的螞蟻”,宮廷劇-延禧攻略中更加不用說。你的權利代表你的身份,不同的位置你所擁有的一切都不一樣(服飾、賞賜、伺候、月供、尊敬度等),所以歷史中經常會上演篡位、政治斗爭、兄弟互相殘殺等劇目。
 

回到我們職場,我們需不要爭權奪利?那我們還要回歸到公司的本質上來說,陳老師在《管理的常識》說過公司是一個正式組織,“當我們說組織是一個實體的時候,就意味著這樣一件事情——在組織中我們需要用目標、責任、權力來連接。組織不是家,它更注重的是責任、權力和目標。當目標無法實現的時候,組織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而組織中的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而我們職場中所有的“爭權奪利“的行為都建立在一個相當公平公正客觀的環境,例如很多公司實行的論“績效”排名上崗,論公開“競聘”上崗,論“勝任力模型”比較上崗等等。

生活不易,職場更不易,希望每一部電視劇或者一本書能夠給你翻開一些新知。
 

來源:人力資源管理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