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高盛比下去!后起之秀憑什么逆襲老牌巨頭

美國金融業一般把投資銀行按照規模分為三類,即大型(Bulge Bracket),中型(MiddleMarket)和小型(Boutique)。BulgeBracket有“大量”“批量”的意思,因為大型投資銀行在美國國債和機構債券的拍賣中,總是能買下較大的份額,因而得此綽號。Boutique直譯為精品店、專賣店,所以精品投行指那些只經營某項特定業務的投行。

如果要下更嚴格的定義的話,就有幾個分類的標準了。

交易規模(Deal Size):一般而言,精品投行(Boutique)所做交易的規模都比大投行(Bulge Bracket)要小,尤其是一些區域性的精品投行做的基本都是1億美金以下的交易,甚至有幾百萬美金的。而一些知名的精品投行(也有稱為EliteBoutiqueBanks),大部分交易規模都和大投行的業務差別不大。

地理覆蓋(GeographyCoverage):與國際大投行相比,boutique多數的是nationwide的,比如就專注美國的M&A,也有專門關注硅谷地區的高科技企業融資的regional的。像Lazzard,Prella Weinberg這類就屬于global的。

業務類型(ServiceOfferings): 這一標準是很重要,也是三個中界線最為清晰的一項。Boutique主要做的是M&A advisory。不會涉及承銷以及交易等業務。所以也有人說“boutique的banker是最純粹的banker”。

大型投行的領頭魚包括人們熟知的高盛、摩根斯坦利、摩根大通、美銀美林、瑞銀等;中型投行如已上市的Jefferies & Co, Raymond James,KBW Inc, Piper Jaffray, Thomas Weisel, Cowen等,未上市的較知名的中型投行則有Robert W. Baird,William Blair等。精品投行通常人員規模只有幾百人,最大的精品投行瑞德(Lazard)也只有2000多人。

大型投行大多數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巴克萊銀行甚至有300多年的歷史。中型投行一般有50多年歷史,精品投行除瑞德等老牌精品投行外,許多只有一二十年甚至只有幾年的歷史。

以前大型投行如高盛的雇員滿心瞧不起精品投行的人,有個最流行的段子,當有新人問到精品投行和大型投行有啥區別,就會有人搬出來說。

大意是:一高盛的精英,出去泡吧,遇到一小兄弟,謙卑地自稱來自精品投行。結果高盛的精英不留情地把這小兄弟腹誹。大意是,他不用對方自白就能描繪出這樣的畫面:精品投行的雇員大多都是二流學校或常春藤的末幾位如康奈爾、賓大這樣的學校畢業,又一心想進投行,滿華爾街面試完了找不到工作,最后靠老爸的熟人介紹才進了一家吃高盛的殘羹剩飯、半死不活的小投行。他們穿的邋里邋遢一身小牌子,做些小生意,出門開銷也小里小氣,泡起小妞來更是一股子沒見過世面的小家子氣,完全沒有投行家的氣場,還偏偏說自己是“精品”,簡直是反諷。

而事實是,精品投行已經開始碾壓大型投行,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后,精品投行在M&A的份額從15%攀升到30%。你可能不知道,后起之秀已頻繁逆襲老牌巨頭。

Small and Beautiful

眾所周知,3G資本和巴菲特近年來在食品行業的上市公司“賦能式”投資領域頻頻合作,去年的重磅案例是亨氏和卡夫的合并案。2013年,3G資本聯手巴菲特收購了亨氏。2015年,這對老搭檔雙倍押注,主導了亨氏對卡夫366億美元的超級并購案,獲得卡夫亨氏過半股份,卡夫亨氏一躍成為全球第五大食品飲料企業。

與大部分超級并購案都是聘請傳統大投行作為顧問銀行不同的是,在這樁合并大單中,精品投行(Boutique Investment Bank)Centerview合伙公司(Centerview Partners LLC)和拉扎德公司(Lazard)分別成為了卡夫和亨氏的唯一顧問銀行。

再往前幾年,2011年,谷歌以125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通訊、惠普以117億美元買下英國數據分析軟件大Autonomy,都是影響全球科技產業版圖的重要大案,這兩件購并案幕后,皆由小型精品投行QatalystPartners、Centerview Partners、Perella WeinbergPartners等操刀促成。

這里,海獺君給大家介紹幾家

LAZARD:拉扎德投資銀行

這家168年代老牌投行,甚至在電報和蒸汽船只被發明前就開始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拉扎德算是精品投行里歷史最為悠久的一家了,創始人依靠干貨貿易起家,在歐洲和美國都有卓越的聲譽,也是進入中國市場較早的一家。拉扎德在2005-2006年進入中國,中國地區最著名的交易服務就是中投入股摩根。

創始人各個分量十足,分別是摩根史丹利前副董事長和高盛國際前CEO,共有415名員工,在紐約、倫敦、阿布扎比、北京、丹佛、奧斯汀和舊金山都開設辦事處。2011年進入中國市場的佩雷拉溫伯格,聘請的亞太區負責人陳學梁曾在中投公司擔任高級副總裁,之前在美國Sullivan and Cromwell LLP 及Allen & OveryLLP的并購組擔任律師,擁有南京大學的法學學士學位、對外經貿大學的法學碩士學位以及哥倫比亞法學院的法律博士。

EVERCORE

Evercore的創始人來自Block Rock,曾在克林頓、卡特政府擔任腰肢,擔任雷曼并購交易負責人,豐富的政界關系讓Evercore在大型交易中如魚得水。

HOULIHAN LOKEY:華立安

總部在加州洛杉磯的老牌投行,專場是做債務重組。全球來看,在債務重組領域絕對是老大哥周一,公司之前在中國設立過辦公室,后來撤了,后來又開了。

精品投行有哪些特點

1、薪酬全部以現金支付!

優點:在薪酬方便,精品投行的雇員幾乎普遍持有正面評價。雖然監管機構在強制投行延遲獎金的發放——或者像歐洲那樣將獎金數額限制在工資的100%以下——精品投行可以隨意發放獎金。一位精品投行的CEO在最近一次倫敦舉行的會議上說道:“我不需要監管機構告訴我,我可以為我的同事發放多少薪酬。我給我的分析員、associate和VP們發放多少工資是我自己的事情。”

缺點:不是所有精品投行都是平等的。“基礎工資相當,獎金是現金,但不是所有精品投行在整體薪酬上都能夠與大型投行相競爭。”Dartmouth Partners獵頭公司CEO Logan Naidu說。

2、Elite & Boutique!

優點:精品銀行可以讓初級雇員獲得從頭到尾的交易經驗。分析員和associate被期待努力工作,但也要承擔面對客戶的責任,而初級雇員不會被associate、VP和董事隨意差遣,很可能會與他們的MD面對面溝通。這對于獲取指導非常重要,同時可以保證你能夠被真正重要的人認可。

缺點:當你作為一個分析員進入精品投行時,你不是在上學,你的同事也不是同學,實際上,你可能處于少數派位置:“這是一個倒金字塔——高級銀行家很多,而初級的卻很少。”一位分析員抱怨道。

然而,這并不一定總是缺點。“精品銀行有很多高級銀行家而初級銀行家很少。有時候這會帶來很多工作,但作為一個獨立分析員意味著我可以接觸到交易的每一個方面。”另一位分析員說道。

3、分析員很早就接觸交易,沿著陡峭的學習曲線提升!

優點:很多精品投行都有正規的應屆生招聘計劃,因此也會培訓這些新人投行基礎知識。不過幾年之后,你的經驗積累會遠遠超過你那些在大公司工作的同齡人,一位在精品投行的雇員說道。

“你可以更好地接觸到更多的經驗,這可以快速提升你的職業生涯。”

“從第一天開始你就會接受MD的培訓,而如果你很看重在職培訓的價值,精品銀行是非常好的訓練場所。”

“你會花更多的時間在交易/執行指令上,而不是寫策劃案/更新行業報告那樣的工作。”

缺點:管理好你的期望。員工抱怨,過早的高參與度可能會帶來很大的壓力,而分析員團隊過小意味著初級雇員“戰線拉得太長”。不可預測的長時間加班是被普遍詬病的一點,不過,在任何投行的職位上,這一缺點都是存在的。一般來說,初級銀行家“第一年每周平均工作75-80小時,第二年是65-70小時。”

4、“純粹”的投行銀行家

優點:精品投行不會受到利率操縱丑聞和違規銷售的影響,它們只集中精力在客戶服務商——它們的客戶關系是收入的來源,它們的咨詢建議是唯一的賣點,且不會像大型投行那樣容易受到潛在利益沖突的影響。“即使是現在,在大型投行里,利率操作罰款和減少的交易量會降低獎金數額。精品投行不會被這種事情影響,它們的聲譽沒有受到損害,而它們會為員工的價值買單。”

缺點:在沒有大品牌背景下贏得交易非常難,即使你獲得了尊敬。“這是投行業里古老的模式,很多時候你必須要比其它投行挖得更深,因為精品投行在資產規模上沒有優勢,它們只能依賴給客戶提供的咨詢服務的質量。這對在精品投行工作的雇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某位精品投行的雇員說道。

5、不斷擴張業務!

優點:是的,雇員數在不斷增長,而且通常增長速度很快,這在目前的環境下是很不尋常的。“我們的業務正在發展,這是很少見的。”Moelis & Co 歐洲、中東、非洲(EMEA)及亞洲負責人Mark Aedy在最近一次LSE會議上說,“不管你加入哪個行業,一定要確保這個行業處于發展當中。投行業正在收縮——這個行業的人已經太多了。收縮已經在發生,不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缺點:精品投行“具有企業家精神,但缺少完善的組織結構”,某些雇員說。并且,精品投行可能會招聘前臺雇員,但基礎設施很缺乏:“后臺支持很薄弱。”一位精品投行銀行家說,“沒有研究部門;所有的工作都由分析員和associate來做。”

國內精品投行的歷史并不悠久,也沒有像美國投行一樣成熟的體系,國外的投行在服務中國本土企業難免水土不服,而中國企業又承擔著擴張的必然選擇,這給國內市場留下了很大機遇。

Small and beautiful的投行往往將最精英的人投入到最重要的項目上,因此每個人都會被訓練成合格的服務者,與各種行當的MD談笑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