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集團簡介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China Aerospace Science & Industry Corp,簡稱航天科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前身為1956年10月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后經歷了第七機械工業部(1981年9月第八機械工業部并入)、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的歷史沿革。1999年7月成立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2001年7月更名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航天科工現由總部、5個研究院、2個科研生產基地、11個公司制、股份制企業構成。控股6家上市公司。境內共有570余戶企事業單位,分布在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現有職工13.7萬余人,擁有包括8名兩院院士、200余名國家級科技英才在內的一大批知名專家和學者,且素質高、年紀輕的科技人員已成為企業創新人才隊伍的主體。擁有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成果孵化中心以及專業門類配套齊全的科研生產體系。
二 集團旗下有九家上市公司
(一)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航天信息,股票代碼:600271)是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以下簡稱集團公司)控股、以信息安全為核心技術的IT行業高新技術國有上市公司,于2000年11月1日成立,2003年7月11日在A股市場成功掛牌上市,是中國IT行業最具影響力的上市公司之一。面對國家信息化建設的發展機遇,航天信息積極貫徹集團公司“大防務、大安全”的發展理念,依托航天的技術優勢、人才優勢和組織大型工程的豐富經驗,重點聚焦IT民用領域,業務領域涉及政府及行業信息化,重點發展稅務、政務、公安、交通、金融、廣電、教育等行業的信息化市場,并積極拓展企業的信息化市場。
(二)航天通信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航天通信,股票代碼:600677,1993年9月掛牌上市)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公司股票為道瓊斯中國指數股,公司現有控股企業17家,另外計劃通過資產運營再控股5-10家,業務遍及全國。公司占地面積146.56萬平方米,總資產21.75億元,凈資產5.35億元,員工15000余人。公司下屬企業有沈陽航天新樂有限責任公司、沈陽航天新星機電有限公司、成都航天通信設備有限公司、沈陽航天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綿陽航天通信設備有限公司等,產品包括:以有線、無線通信設備、近程防御系統產品、技術的研發、制造等。
(三)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航天晨光,股票代碼:600501,2001年6月15日掛牌上市)成立于1999年9月30日,公司注冊資本38928.36萬元。公司前身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搖籃——1865年于清朝洋務運動中創建的金陵機器制造局,現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所屬大型綜合裝備制造業企業。在南京、北京、上海、重慶、沈陽等城市建有9大工業園區,擁有9家產品經營分公司和12家與美國、日本、韓國、丹麥等國家合資控股子公司以及4家參股公司,并在香港駐有一家全資子公司,形成了以裝備制造為主業,車類、管類、工程機械類、藝術制像類、壓力容器類五大類產品為支柱。
(四)航天工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航天發展,股票代碼:000547)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所屬以軍用產業、軍民融合產業為主要業務板塊的高科技企業,公司緊緊圍繞航天科工"1+2+3+4+5+N"轉型升級發展思路及戰略措施,以科技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為統領,采用"創新+資本+市場"的方式,通過創新的組織方式、管理流程、資源配置和績效兌現,用優良的價值創造能力和業績,實現對股東和員工的價值回報。經營范圍包括發電機及發電機組設計與制造,通信系統設備、終端設備設計與制造,射頻仿真產品及配套設備設計與制造,航天工業相關設備設計與制造等。
(五)宏華公司(股票簡稱:宏華集團,股票代碼:HK 000196)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旗下唯一境外上市公司,定位為航天科工的能源裝備發展主平臺。宏華作為全球領先的陸地鉆采設備制造商之一及中國最大的陸地石油鉆機出口商,主要從事制造傳統陸地鉆探鉆機、數控鉆探鉆機、鉆機配件及運作中鉆機或鉆機維修用之零部件。憑借其強勁研發能力、優質生產設施及成熟的國際銷售網絡,產品約80%銷往世界各地之著名企業。宏華在現有陸地鉆機裝備的堅實基礎上,實施多元化發展,壯大成為涉足陸地、海洋兩大領域,裝備制造、油氣資源開發(尤其是非常規油氣領域)及工程服務三大板塊的互動發展的綜合性企業。
(六)北京航天長峰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航天長峰,股票代碼:600855),是以中國航天高端技術和應用成果為基礎,航天軍工企業為背景的高科技上市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防御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科工二院)為大股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為其實際控制人。業務領域涉及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大型活動安保科技系統、應急反恐、國土邊防、公安警務信息化、信息安全、安全生產、醫療器械、醫療信息化、數字一體化手術室與潔凈手術室工程以及環保工程等多個業務領域。航天長峰是國內相關市場技術咨詢、系統集成、產品提供運營服務等總體實力領先的總承包商、營銷商和服務提供商。
(七)航天科技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航天科技,股票代碼:000901)成立于1998年,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所屬飛航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科工三院)為第一大股東。下屬哈爾濱分公司、北京航天益來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和山東泰瑞風華汽車電子有限公司三家子分公司。公司現以航天飛行器和汽車電子產品制造、資本經營為核心業務,形成了以軍品檢測設備、汽車電子儀表、行使記錄儀、煙氣排放連續在線監測系統、環保脫硫產品等產品組成的完備行業產品體系,未來將逐步形成以軍民兩用智能機器人、環保新能源裝備設計與制造為主業的經營發展戰略體系。
(八)貴州航天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航天電器,股票代碼:002025,2004年7月掛牌上市)成立于2001年12月30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所屬O六一基地控股,前身為國營朝暉電器廠和國營朝陽電器廠,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獲得者,中國電子元件百強企業,中國市場電子元件領軍廠商,2007年被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009年被認定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主要從事高端繼電器、連接器和組件線纜的研制生產和技術服務,是我國電子元器件行業高端領域、高端產品研制生產的主要企業之一。公司跨地域、集團化經營,分別在上海、蘇州、泰州和遵義設有子公司。
(九)武漢銳科光纖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銳科激光,股票代碼:300747)是一家擁有自主創新知識產權的國家級高新技 術企業,專業從事光纖激光器及其關鍵器件與材料的研發、生成和銷售,主營業務包括為激光制造裝備集成商提供各類光 纖激光器產品和應用解決方案,并為客戶提供技術研發服務和定制化產品。 銳科激光成立于2007年4月6日,2011年底航天三江通過“收購+增資”的方式控股該公司。加入航天科工后,銳科激光進 入發展快車道,經濟指標呈非線性增長,實現了激光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三 集團下屬有五家企業被列為“雙百企業”
(一)9湖南航天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又名中國航天科工集團〇六八基地,也稱湖南航天管理局,隸屬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成立于1970年,是經周恩來總理親自批準成立的軍品系統科研生產三線基地,原址在湖南省邵陽地區,1993年整體搬遷至湖南省長沙市。目前,公司轄有12家企事業單位、6家參股公司,占地1500余畝,主要分布湖南省長沙市和湖北省武漢市。現有職工4000余人,其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300余人,近百位專家、技能人才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航天基金獎、國防科技工業有突出貢獻獎勵等。
公司主要從事浮空器、慣性產品、隱身材料、偽裝與示假器材、微波器件、磁性材料與器件、金屬基復合材料、材料制備機械等領域產品的研制和生產。設有國防科技工業4312二級計量站、國家國防檢測/校準實驗室、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元器件可靠性檢測站、慣導技術湖南省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等型號研制生產技術支撐機構。
(二)10航天云網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航天云網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航天云網公司,縮寫CASICloud)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聯合所屬單位共同出資成立的高科技互聯網企業,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搶占互聯網經濟制高點的重要行動主體,是航天科工集團積極響應國家“互聯網+”行動計劃,傾力打造的以云制造服務為核心,以“資源共享、能力協同、互利共贏”為目標的高端生產性服務平臺,為政府、行業組織、企業等用戶提供基于“互聯網+智能制造”的云制造、創新創業、工業商城、金融服務和高效物流等產業服務。
(三)11航天科工空間工程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12月22日,隸屬于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拓展空間領域的總體單位。主要從事空間工程技術研究、系統研發和產業化經營,負責牽引和帶動集團公司空間領域產品、技術和應用服務的發展,是一家集研發、制造、商業融資為一體的空間工程產業公司。
(四)12海鷹航空通用裝備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三〇二所)(以下簡稱”海鷹航空公司“)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無人機總體單位和無人機產業平臺,重點負責無人機預研創新以及無人機產品研制、生產、試驗和服務等全壽命周期的技術抓總與指導。公司擁有完整的研發、生產、銷售體系和研發生產所必須的核心技術及知識產權,各項資質完備,主營業務為軍用無人機、靶機、民用無人機以及無人機商業運營服務。
海鷹航空公司現有職工近300人,其中集團級型號總師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人,研發人員、碩博以上占比60%以上。 [2] 公司2019年入選國資委“雙百行動”試點單位, [3] 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國防專利等專利、軟件著作權64項。
(五)13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簡稱“火箭公司”)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為發展商業航天產業而成立的國內首家專業提供商業航天發射服務的公司,致力于成為國內商業發射服務的先行者、商業航天產業的開拓者、太空經濟發展的探索者。公司經營范圍包括運載火箭及航天器設計、研發、制造、銷售;承攬國際和國內商業發射服務等。
火箭公司堅持走市場化道路,按照資本、市場、技術深度融合的思路,加快快舟系列運載火箭型譜建設,將在未來幾年形成200公斤至20噸的發射服務能力。公司積極部署小行星探測、太空探礦、太空旅游等前沿項目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同時,公司積極開展資本運作工作,于2017年12月成功完成A輪股權融資,2019年5月被納入國務院國企改革“雙百行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