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瘦身健體的同時,積極進軍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2018年,共有183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類國有企業通過北京產權市場尋找戰略或財務投資者,同比增長41.86%,融資金額387.47億元,同比增長42.79%。以下是北京產權交易所2018年度企業國有資產交易市場運行報告中關于國有企業加快發展新興產業的相關案例。
交易案例1:
西安華雷船舶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安華雷)是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旗下705研究所的全資子公司,致力于推進現代科學技術及軍品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主要從事水陸兩棲裝備、海洋裝備、消防特種裝備等的研發生產經營,同時在安防技術研究、數字化技術、通信技術、遠程控制技術等領域也取得顯著成果。2018年9月,西安華雷通過北交所完成增資,募集資金0.14億元,成功引入2家優質戰略投資人。其中,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為A股上市公司,是中國最大的工程機械制造商,具備國際領先的產品研發及市場創新能力;西安恒力流體機械有限公司是西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專業從事空氣壓縮機銷售和服務的民營企業,在該行業處于領先地位。兩家優質戰略投資者的加入,不僅促進西安華雷在股權結構、公司治理等方面實現了優化,而且助力西安華雷在科研創新、市場拓展、軍民產品轉化等方面邁上新臺階。
交易案例2:
北京首鋼朗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首鋼朗澤)是首鋼集團旗下從事工業煤氣制清潔能源燃料乙醇的高科技企業,2018年1月通過北交所引入上海德匯集團公司作為戰略投資者,募集資金1.5億元。在補充發展資金的同時,新股東為首鋼郎澤注入陶瓷膜分離技術,有效解決其工藝技術中面臨的難題。在此帶動下,2018年5月,首鋼朗澤全球首套4.5萬噸/年工業尾氣生物發酵法制燃料乙醇項目調試成功,攻克了利用生物技術把工業尾氣轉化為清潔能源的世界性難題,創造多項世界紀錄,標志著首鋼朗澤在生物清潔能源領域取得革命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