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途徑和方法是實現評估目的的手段。對于特定經濟行為,在相同的市場條件下,對處在相同狀態下的同一資產進行評估,其評估值應該是客觀的,這個客觀的評估值不會因評估人員所選用的評估途徑和方法的不同而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這是由于評估基本目的決定了評估途徑和方法間的內在聯系。各種評估途徑和方法都是從不同的角度去表現資產的價值。不論是通過與市場參照物比較獲得評估對象的價值,還是根據評估對象預期收益折現獲得其評估價值,抑或是按照資產的再取得途徑尋求評估對象的價值,都是對評估對象在一定條件下的價值的描述,它們之間是有內在聯系并可相互替代的。
資產評估基本方法有市場法、收益法、成本法。資產評估的這三種基本方法的主要特點是:1、市場法是以參照物經調整后的成交價格來確定其價值;2、成本法是以被評估資產的耗費來確定其價值;3、收益法是以被評估資產所產生的未來收益來確定其價值。
(一)市場法
市場法,利用市場上同樣或類似資產的近期交易價格,經過直接比較或類比分析以估測資產價值的各種評估技術方法的總稱。
市場比較法,在股票市場是成熟、有效的前提下,可以使用可比公司法、可比交易法、市盈率法對資產進行評估,這種方法可以提供了整個市場目前對企業價值的評估信息,具有直觀性,但是,難以找到完全一樣的可比企業和可比并購交易,股票市場的不健全會影響評估結果。
(二)收益法
收益法,通過估測被評估資產未來預期收益的現值來判斷資產價值的各種評估方法的總稱。
收益現值是指資產產生的未來凈現金流量的貼現現值之和。收益現值的本質是本金市場價格,是剩余價值的本金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投資者投資的直接目的是為了獲得預期收益。
未來收益折現,在企業的價值是企業能產生未來收益的現值的前提下,可以使用現金流量折現法、自由現金流量法、經濟增加值法對資產進行評估,這種方法全面反映了企業的基本情況和獲利能力,能客觀地體現企業內在價值,但是難以預測未來的現金流,主觀性很強,需要許多嚴格前提條件。
(三)成本法
成本法,指首先估測被評估資產的重置成本,然后估測被評估資產業已存在的各種貶損因素,并將其從重置成本中予以扣除而得到被評估資產價值的各種評估方法的總稱。
重置成本也稱現行成本或重置價值,它是指在現時條件下,按功能重置資產,并使資產處于在用狀態所耗費的成本。在企業的價值等于所有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的成本之和的前提下,可以使用賬面價值法、市場價值法、清算價值法對資產進行評估,但是此種方法。
以重置成本作為資產的價格標準,克服了歷史成本標準忽視技術進步、通貨膨脹所造成的價值失真的情況,操作簡單,客觀,根據財務報表做出調整,能較為客觀公正地反映資產的真實價格。但重置成本標準并不十全十美,是靜態的單項資產的簡單匯總,易忽視企業的未來盈利能力,而且帶有較大的主觀性,也不適用大多數企業整體資產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