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的賣方顧問和買方顧問的博弈

  企業要掛牌上市,需要顧問嗎?企業要并購收購。需要顧問嗎?企業要重組,需要顧問嗎?
 

       實際上,除非企業在資本道路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而且公司內部配備了相關的人力資源具有可靠的執行力,絕大多數的情況下,顧問還是不可或缺。
 

  企業的資本市場的顧問分為賣方顧問和買方顧問,其兩者有著不一樣的職責和立場。企業在挑選顧問時,必須考慮清楚,千萬不能把買方顧問和賣方顧問視為一體。
 

  賣方顧問:
 

  賣方顧問主要有投行、律師、會師和投行顧問組成。該團隊是負責法律文件的起草,協助談判、設計交易架構等。賣方顧問的工作內容相對來說是比較簡單的,他的目標明確,也有一定的時間規定,最大可能的把目標以最好的價格出售。它會承擔顧問和經紀的角色,都是為了最終把目標出售,兩種只能不存在利益的沖突。
 

  賣方顧問的費用一般都是交易傭金制。這個交易傭金有幾種方式:交易價格越高,傭金比率越低;固定比率;在固定比率上,超過雇主的期待值的情況下,再加上獎勵金,但目前已第三種較為流行。
 

  作為賣方顧問也有非常無奈之處,企業主通常會高估自己的企業,例如希望1000萬的價值賣到1個億的企業主不在少數。但其實賣方顧問即便人脈再牛、能力再強,也無法使得1千萬變成1個億。所以,賣方顧問和企業主之間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博弈,這些博弈需要雙方多次反復溝通達成最終價格的。
 

  這時候就引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了:賣方顧問獨家還是多家的問題。
 

  企業主可能認為,我簽多個賣方顧問合同工,效率更高,其實不是的。
 

  首先,對于賣方顧問來說,如果不是獨家協議的情況下,絕大多數的賣方顧問時不會全力以赴的。這樣說吧,賣方顧問無論能力有多強,所接觸的圈子一定是有限的,不花精力去尋找潛在客戶,是不可能找個合適的人和得到合適的價格的,況且,不同的時間,對于企業主來說,其市場和企業的價值是不斷變化的。
 

  其次,簽了獨家協議的賣方顧問,會采取更為專業的做法,這就不單在自己原有的圈子里面了,而是會更加系統的研究企業所在的行業、特征、亮點等,這些都是賣方顧問的前期成本費用,沒有利益保障的前提下,誰會投入全部精力。
 

  再次,如果簽了多家賣方顧問,很有可能因為對事情的理解角度和能力不一樣的因素,造成對企業主的誤導。一般情況下,企業主會首先感受到的是價格,企業很有可能回去接觸最高出價的而從忽視了價格較低的。其實,在投行里面,并不是價格最高的就是最好的,因為價格都有對賭在里面的,這時候,往往由于這些原因造成企業失去最好的機會。
 

  最后,作為賣方顧問的首要職責就是了解標的物的全部情況,挖掘標的物的亮點,提煉標的物的精華,清理標的物的障礙,改善標的物的面貌,這些都是需要賣方顧問投入很大的精力和時間的。
 

  買方顧問:
 

  相對于賣方顧問,買方顧問承擔的責任會更重,職責會更廣。
 

  買方顧問也是同事承擔著顧問和經紀角色,但買方顧問這兩個職能不一定較好的融合。顧問職責,是協助企業主制定企業戰略計劃,確定企業主需要什么樣的目標,并且保證標的物的不存在重大的瑕疵。經紀職責,也就是協助企業尋找潛在的標的物并成功撮合。
 

  目前很多企業在聘請賣方顧問時,只請一個顧問,并以成功交易支付傭金為條件,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保護了企業自己的利益,但同時也為企業自己埋下了隱患,在利益的驅使下,買方顧問很難會說出“不買”的建議。
 

  買方顧問,不僅要告訴企業主如何買,更重要的是告訴企業主為什么不買,這就是買方顧問兩種職能的沖突之處了。
 

  買方顧問的費用,這里的費用與賣方顧問有著明顯的區別,買方顧問是有固定費用的。因為買方顧問的工作并不是簡單的以工作時長來決定的,買方顧問的能力強,工作時間就短,這是必定的。
 

  一般來說,買方顧問由各種專業人員組成的。他們最重要的是對行業的理解和研究。團隊成員包括:經濟律師、法務律師、知識產權律師、訴訟律師、財務專家、稅務專家、公關公司、危機公司等等的人才在里面的。
 

  這些專家一般只對買方顧問,而且這些專家對買方顧問的收費并不便宜,而且買家顧問需要撮合這些人之間的觀點關系,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通常需要有著比這些顧問專家更高更遠的眼光。由于買方顧問的收費并不便宜,但其價值在企業掛牌上市,收購并購的資本游戲中起到很好的作用,也是物有所值。
 

  無論是買方顧問還是賣方顧問,團隊都努力在投資者和被投資之間,在會所、律所、券商和企業之間找到平衡點,讓他們在平衡的情況下達成交易。越對資本市場熟悉的人,越意識到術業有專攻。知道在這個過程中,把握一個尺度,才能讓項目中的每一位都能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