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倫理是企業經營本身的倫理,指企業以合法手段經營時應遵循的倫理規則,是企業處理企業與客戶之間、企業與社會之間、企業與內部員工之間關系的非正式規范。企業存在的主要目的即為營利,而實現營利的途徑,一方面在外部受強制的法律法規、政府政策的制約,而在企業內部則受到企業倫理的規范。
公司倫理正如企業的靈魂,確立企業正確的價值取向與目標,從而規范企業正常而有序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而實現企業的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公司倫理指導公司負責任的決策過程。企業的任何施策都必須同時滿足并兼顧各利害關系人權益,拒絕短期誘惑、堅守長期價值,才有可能迎來含淚播種、歡笑收割的時刻。企業擁有什么樣的倫理關系,最終就會擁有什么樣的社會聲譽和地位,這也是一個企業能否走得更遠的決定定性因素,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需要“企業倫理”的根本原因。
新一輪國企改革的核心是從管資產到管資本,資本思維、運營視野代替了監管視野下的資產思維,圍繞資本布局、資本安全、資本運作和資本回報等四個維度做強做大做優國有企業,而并購重組則是國有企業資本化思維和資本運營的重要載體和支點。當前國有企業的改革體現出三個突破點:管理層級、國企數量和混合所有制,而這些突破都離不開并購重組。

通常意義上的并購重組路徑,包括了股權轉讓、股權置換、資產并購、增資、合并、分立、非對稱減資、破產重組等,而國有企業的并購重組除了適用前述各種路徑的法律規范外,通常還會交叉或綜合適用各種專門性的法律文件和政策性文件,從而體現了路徑的特殊性。當國有企業作為并購重組目標或實施主體時,就構成了國有資產交易并購重組行為。
服務國資國企改革、落實源頭防腐,服務要素市場化配置、服務實體經濟,是產權交易市場的職責使命和立業之本。權益流轉和融資服務是產權資本市場兩大功能,規范與創新是產權市場兩個永恒的主題。規范是生命線、是一切創新和發展的基礎。創新是發展動力。市場化改革是發展方向,市場統一是必然趨勢,聯合發展、區域市場是必有之路,信息化建設、互聯網化提升是重要支撐,專業化、制度化、法制化是重要保障。
然而,國有資產流失的魔咒,始終高懸在業界、管理當局以及交易雙方頭上。由此,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國有資產交易并購重組有著“在技術上很復雜、在政治上很敏感,質疑起來很容易、辯護起來很困難”的獨有特點,這使得公司經營與業務環境的和諧必須成為我們時刻關注的焦點。此外,在資本市場中,一個投行機構需要堅守兩點才是一個合格的投行,第一,堅守底線,包括法律和道德的底線,保證自己能夠生存下去。第二,堅信專業能夠創造價值,堅信專業能夠成就客戶。
因此,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模式的目標追求,“華諾信誠”必須長期不懈地奉行“絕不為眼前的利益出賣未來”的原則,以“吾輩華為名,立者諾為根,百事信為本,眾德誠為先”的倫理規則指引,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國資交易并購重組專業服務,創造價值,成就客戶,成就員工,推動商業社會進步,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促進產權交易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