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致勝:智慧法則

  這一天,下起了綿綿細雨。智者和少年坐在小花園里的一座涼亭之中,繼續品茗暢談。
 

  少年開言道:“老師 ,經過前面兩天的談話我大約知道了思想的總體指歸和總體內容。那么我想知道,我們的腦筋在思想運轉的時候 ,有沒有什么具體方式上的不同?”
 

  智者一副氣定神閑的樣子,指著少年說:“那你自己對這個問題是怎么看的呢?”
 

  少年歪著頭思索著說 :“我是沒想出什么東西啦,不過我聽說過一些此類的說法,比如邏輯思維、形象思 維、歸納思維、發散思維等等,不少呢。這些說法對我都有很大幫助,但我總覺得這些東西背后還有點什么沒有抓住,還有些不滿足呢。”
 

  智者舒服地品了一口茶,說:“是的,關于思維方式的說法的確有不少,可以從很多不同的角度來進行說明。不過從人類的思維本質來說,這些所有的思維方式都是基于兩點最根本的方式發生出來的,弄明白了這兩點根本方式,其他的許多說法就更好理解了。”
 

  少年一聽,居然有這等好事,急急問道:“哪兩點根本方式?”
 

  智者伸出兩個指頭說: “我把這兩個根本的思想方式一個叫計算,一個叫感悟。計算,就是可以根據己知條件,推算出想要得出的結論.是一種對事物的精確把握的能力;感悟,可以說是一種更加模糊的狀態,是拋開精確尺度而依靠綜合的感悟能力來獲得某種結論。對此咱們中國的先賢有一個更形象的說法,把計算叫做“智”、 把感悟叫做“慧”,所以我把這兩個根本的思想方式就叫做智慧法則。其它任何的思想方式的演變都是以此為根基的。”
 

  少年聽懂了,高興地說:“我知道,好多科學家都是計算方面很厲害,好多藝術家都是感悟方面很厲害。那請您再詳細說說計算和感悟有什么不同吧!”
 

  智者說 :“這里的計算,不僅僅是指數字計算,還包括一些因素計算,比如天時地利人和等等,可以得出一定的預期結果,如好、壞,強、弱等,主要是針對需要精確配合、必須要形成一致結果的事物。這比較好理解。剛才說了,感悟是對事物的綜合感覺,沒有絕對好壞強弱之分,比如在人生觀上,你是愿意出人頭地永遠奮斗,還是愿意平平淡淡過一生,這就有所不同。這里面有一個主要的指向和分寸問題,每個人都會不一樣, 奮斗是智慧,平淡同樣也是智慧。感悟的內容主要有:對人生目的的主要看法,對情感活動的主要看法,對待困難和障礙的主要看法,對自由與否的主要看法 ,對和諧與否的主要看法等 。
 

  智者意猶未盡,接著道:“ 感悟與計算之間也有轉換的過渡地帶,精確與模糊的分野也時常顯示出不那么確定。但一般來說,感悟是帶整體性的、 不確定的和超脫感的;計算是帶局部性的、精確性的和可控性的。”
 

  少年聽了智者這么一大篇講解,覺得他說的還算明白,挪動了一下身子說:“那這樣說來,我們在思考事物、認識事物和作出一定的判斷時,基本就是這兩種過程方式嘍。那到底什么時候計算要緊一些,什么時候感悟要緊一些呢?”
 

  智者說得有些口干舌燥了,對于少年窮追不舍的勁頭倒也無可奈何。他說:“這是關于計算和感悟的運用問題了,我簡單說幾個比較關鍵的要點,你自己再慢慢琢磨吧。”
 

  少年覺得智者有些嘮叨,但又不敢催他,只用眼睛瞪著智者。
 

  智者心下好笑 ,接著說 :“首先要十分清醒地注意到感悟和計算是并存的,對任何事的思考都包含有這兩條 。無論大事小事 ,都會涉及到需要感悟的一面和需要計算的一面。缺少感悟或計算任何一樣,都會造成事情辦不好,再者要明白感悟是大于計算的,《紅樓夢》里說王熙鳳“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說的就是她算得太多了,沒有考慮好感悟的合理方面。感悟的方向合適,計算才有正效果。第三主要是注意感悟和計算的不同運用手法。感悟主要是擴大視角,是寬,是容,是合,主要指向大的方面,由大入小,把面的范疇照顧到,減少磨擦、減少損耗,把正向的方向搞清楚,以立于不敗之地。計算主要是集中視角,是窄,是細,是分,在感悟的統籌下,把細部關系算清楚。要細就要細到相當的程度才算數,算不細,沒有算到實處,算了也是白算,反而會壞事。怎么樣,年輕人,這樣說夠用了嗎?
 

  智者一口氣說完,面有得意之色。
 

  少年撇撇嘴說 “怎么會夠用?我聽來聽去這些東西,只是一個總體起點而己,要說夠用,還早呢!”
 

  智者高興地敲了一下少年腦袋:“貪心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