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意識和問題意識
為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僅憑工作方法的科學性是不夠的。本講介紹職業思考力中的目的意識、問題意識及創新力,是否具有目的意識、問題意識及創新能力也是評判工作方法是否有效的標準。
目的意識
什么叫目的意識?對行動目的的認知,就是目的意識。我們經常會看到某些人所做的很多事情與最終目標沒有多大關系。這樣的人工作可能很賣力,但是在衡量一個職員的工作業績時,我們是看其目標的實現程度與其投入成本的比較,而不是看他的工作量。
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即風險管理,它的核心在于:對現階段工作可能出現的問題具有心理準備,并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制訂相應的防范措施。
1.問題意識的前提
(1)你收集的資料不可能完全準確、齊全、客觀。此外,判斷本身就是一個主觀行為。
(2)事物總是在變化之中,有些突發因素不是出現在你制訂計劃之前,而是在你實施計劃時影響目標的實現。
2.問題意識的必要性
市場競爭激烈,機會來之不易,而且市場千變萬化,如果沒有問題意識,可能就要付出沉重的代價。“墨菲”定理:凡是可能出現的問題一定會出現。而且事物的發展有其必然性。如果具備問題意識,也許你就能夠預先發現問題,并預測它的嚴重性,以便及時修正計劃。
【案例】
大門的鎖不牢靠,用力一推,門就開了;用力一拉,門還不一定能關上。知道有這個問題,但沒有意識到它的嚴重性,直到有一天,你回家時發現小偷光顧貴宅了。一般而言,人們都有這樣的惰性,知道某個問題有可能發生,但總是抱著僥幸的心理,這種心理現象,我們稱之為不具有問題意識。職業人的素質之一就是敏感,易于感知外在環境的變化,并且在做決策時,總會考慮到風險的存在,因此職業人要具有問題意識。職業道德是公司在招聘員工時應該重視的問題,如果沒有對新員工進行此項考核,那么,有一天,也許會發現公司的機密外泄了。
風險管理
1.風險類型
(1)計劃風險:訂立目標時存在的風險。對此類風險,我們可以運用“斯波克”分析法對之進行評估。“斯波克”分析法是通過分析你的優勢和劣勢以確定你實現目標的機會的大小。
(2)實施風險:計劃實施時的風險。可以利用量化風險的手段,減小此類風險。
2.量化風險
量化風險,也就是預測風險的大小。
(1) 量化風險工具一:概率評價
【案例】
假設五一節要在工體開展一個促銷活動,事先我們要對這個活動的成功概率進行評估。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是否能租到場地。通過調查以往的資料,發現往年在五一時政府在工體舉行活動的概率是50%;(2)預算用八萬元請周潤發出席此項活動,成功的概率估計在1%;(3)當天下雨的概率是10%;(4)刮風的概率是5%。
(2)量化風險工具二:風險排序
根據風險因子導致的結果的嚴重性,對各風險進行排序。
(3)量化風險工具三:風險檢測
所謂風險檢測,也就是在問題發生之前,能夠發現它出現的預兆。風險檢測的作用可以用油表來比喻,油表是檢測汽車油量的工具,它會告訴人們什么時候沒油了。根據風險發生前預兆出現的可能性,可以評估風險的可預測性大小。可預測性越高,風險越小;不可預測性越高,風險越大。為提高風險的可預測性,需要對每一項任務做好記錄,因為風險的概率評估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調查歷史資料。
現在,我們有了三個參數:
●風險的發生概率
●風險結果嚴重性的排序
●風險的不可預測性
這三個參數與風險都是同向變化的,也就是說參數值越大,風險越大。取它們的乘數,可以獲得一個方案的風險值。比較各個方案的風險值,也是比較方案優劣的一個重要方面。風險值,即rpn=p×s×d。
【案例】
促銷會之前,周潤發說了要來,他對于促銷會的成功意義太大了,來參會的人有半數以上都是沖著他來的,他要是不來,這個促銷會就算搞砸了。因此,這件事的風險值很大,需要提前與周潤發確認,或者提前把他請過來,以確保“他不來”這個風險發生的概率最小。
3.應急計劃
由于風險的存在,一定要采取防范措施,也就是制訂應急方案。這里最重要的一點是:在風險發生時,要確定由誰來主管。
4.分散風險的管理方式
(1)把資源分散到多個方案。假設把所有的資金都投入到一支股票上,如果買入的這支股票突然大跌,那么就血本無歸了。為了避免這種單一投入的高風險,可以同時購買幾支股票,一支股票跌了,另一支股票有可能漲,這樣,血本無歸的風險就降低了。
(2)他人分擔風險。與別人共擔風險與你獨自承擔全部風險相比,會降低個人在風險發生時的損失。關于問題意識,可以做如下歸納:
問題意識——風險意識
“墨菲”定理:凡是能出問題的都會出問題
風險類型:
●計劃風險
●實施風險
量化風險:
●概率評價
●風險排序
●風險檢測
風險值(rpn)=p×s×d
應急計劃
分散風險
創 新 力
創新意味著發展、進步。評判一個人工作能力的重要標準之一就是他的創新能力。
【案例】
日本人很喜歡吃胡椒,但是有一家公司的胡椒產品總是賣得不好。最后,有人出了一個主意,就是在裝胡椒粉的罐子上多加一個孔,讓胡椒容易倒出來。這個改變使銷售量提升了25%。其實,創新并不是無中生有,它是在結合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做出的。
目的意識和問題意識。所謂目的意識,就是對目標的強烈認知,每一步工作都要針對一定的目標進行;問題意識是對風險存在的認知。“墨菲”定理認為,凡是可能出現的問題一定會出現。風險主要存在于兩個環節,一是存在于計劃制訂時,二是存在于計劃實施中。有效的風險管理的第一步是量化風險值的大小,第二步是針對可能的風險提出應急方案。風險的存在要求在制訂計劃時要有一定的彈性,這樣就可以在風險發生時執行應急方案,使風險的危害減至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