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總是采用直線式的思維方式。寫過程序文件的人一定知道,首先要寫總綱,總綱下面分成若干細則。這就是典型的直線式思維。
然而大腦的思維是爆破狀的,它不是要把某件事情追究到底,而是要讓它趨于完整。它是一種由中心向外發散、再發散的方式。這就是大腦的思維方式。
大腦的實際活動用一面鏡子反射出來,變成行為方式的一個工具,這種工具就叫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的核心觀點
哪些事情最容易讓人記住?有人說,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做得好,為什么做得好?因為政府工作報告變短了,重點突出,有很多新概念,比如說弱勢群體。這反映出人對短的、豐富的、生動的、精采的會比較感興趣,因為感興趣就容易記住、容易接受,因為感興趣腦子會興奮,只有興奮了,才能有記憶、才能有聯想、才能有判斷,這是一個過程。在思維過程中,這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對顏色、氣味、形體是最容易產生興趣的,對文字最不容易產生興奮,對描述不一定會很興奮,對圖形可能會比較感興趣。
描述不要太長,最好的范圍是在3—7個理念,7個以后的就記不住了。
測試:你能數出18種飲料品牌嗎?
大多數人馬上想到3個。實際上雖然這是一種慣性。做事情也是一樣,說了很多要如何做,實際上你能記住的、能做好的有三件就不錯了,這是一種規律。
所以思維導圖的核心觀點是:第一,把事情歸類,變得簡單;第二,找關鍵詞;第三,用形象的方法產生聯想。
思維導圖的內容
1.思維導圖由一個圓心和許多分支組成
舉例:銷售的思維導圖(簡圖)
銷售的思維導圖
如果在分析影響銷售的原因時做一張導圖,你很快就能把影響銷售的思路理出來了。
2.制作思維導圖應該注意的問題
(1)生動性
在制作思維導圖的時候,要注意它的生動性。如果思維導圖缺乏生動性,一方面自己容易忘記,另一方面別人可能看不進去。你可以用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思路,這有助于幫助你思考,或幫助你記憶。
(2)分層
以銷售為例,影響銷售的第一層是市場、管理、客戶;然后再細一層是客戶關系,客戶里可能還有很多層。這樣層層發散相當于一棵樹從干到枝,到分枝,再到葉的過程。如果將報告讓老板看的話,老板可能只看干這一層;如果讓區域主管看,他只看到枝這一層,如果你想關心更多就再往下看。思維導圖便于別人查看或自己整理思路。當你有了思維導圖以后,整理報告就變得比較輕松。
(3)理出順序
事情要分輕重,做事要分緩急。大腦的思維方式是無序的,是發散的,大腦很難想清楚順序,這時候需要你理出順序。順序分兩種,一是按輕重來分,二是按緩急來分,你根據自己情況來安排,標注符號。這時候思維導圖就變成了資源分布計劃,哪些地方是重點,需要多投入資源。
思維導圖的應用
在個人生活中,思維導圖可以用于制訂學習計劃,家庭中可以用,教育中可以用。
1.商務會議
會議是非常花錢的,也非常浪費時間的。要使會議得到有效的成果非常不容易。我們以往的會議記錄通常是時間、地點、發言人、發言內容,這僅僅是個會議紀要。這份東西能產生價值嗎?能,但是有沒有辦法讓它產生更大的價值呢?有,會議里幾個核心要件是什么?有哪些意見?有哪些思想傾向?會議是人召開的,最后執行要靠人,要把會議記錄與人結合起來,但是如此的會議記錄看起來還是很累。用腦圖的形式就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矛盾。
舉例:新渠道會開拓思維導圖
新渠道開拓會思維導圖
觀點及參會人是思維導圖的第一層。
參會人有各種觀點,不同的參會人是思維導圖的第二層。
不同的參會人會有不同的觀點,這是思維導圖的第三層。
通過這個思維導圖,你可以輕松地找到合適的人配合你的工作。我們在做資源分析的時候,在協調部門的時候,這樣的思維導圖都是非常有用的。
在做一項決策時,可以做一個二維導圖來幫助決策。
投資決策二維導圖
當我們在想一件事情做與不做的理由時,大腦會馬上反應給你做與不做的各種理由,然后把這些理由加以比較,孰輕孰重,以便做個判斷。
2.幫助快速學習
有人說,在知識爆炸時代,讀書很累。有沒有一種高效的方式來解這個問題呢?實際上看書的時候,做導圖有助于你提高讀書效率。
首先寫出書名,把它的目錄標在第一個分叉里,這樣你對這本書已經有了20%的了解。
然后隨意翻一下章節,把你感興趣的部分標注出來,這時你對這本書的了解能夠達到40%。
有人說讀一本書能掌握40%是不是太少了。實際上,在你以往讀過的書當中,現在能夠記住20%的能有多少?而運用這種方式能夠記住的信息量又有多大?
3.團隊協作
在商場中,導圖最大的作用是團隊協作。團隊協作的要點是共識,讓每個組員了解到事情進展程度,每個人的分工是什么。這時如果用導圖,就變得非常方便。這時導圖的中心是項目,周圍是運作、銷售、市場、研發、生產、物流的分支。運作、銷售、市場、研發、生產、物流也有各種各樣的小分支,你給這些分支做相互關聯,然而把關聯的問題打成包,這些包就是你面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個人知識管理
個人知識管理最大的要件是把人、事、信息進行有效的整合。整合如何進行?
1.模板化
有人雖然做過很多方案,但再做方案的時候,還是頭疼。其實這里有一個技巧,叫做模板化。也就是說,思維導圖最開始的時候,從中心爆破的第一層大致都相似,這就是一個模板。當談到項目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是質量、時間、進度、人、范圍、風險控制,這是一條基本線條。Word存檔的時候,不要存成Word文件,而應該存成模板,下次調出來之后就可以直接使用了。把時間、地點填上,把抬頭換一下,以前叫A項目,現在改成B項目。這叫10分鐘速成報告法,這是一個小小的技巧。把你以往的工作模板化,對個人的信息管理非常有好處。
2.加工
加工,就是把通用的東西個性化。模板是千篇一律的,這時候需要加一些佐料,給以特定的要素。個性化處理在于你有不同的分類方式,進行不同的交叉組合,就會有個性化的方案。你掌握多少資訊,決定你報告有多少個性。
3.回饋
以發信為例,回饋實際上就是記錄每一次回信的要素。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每次回饋,都可以讓你再次建立回信的要素信息。
4.信息載體
如果你的手機里有很多人的電話,電腦里有很多人的電話,PDA里面也有很多人的電話,這時就需要對信息工具進行整合。職業人在選擇信息工具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各工具之間的兼容性。要采取單一的數據記錄格式,以便于傳輸、整合。
思維導圖是知識管理的有效工具,靈活地運用思維導圖,能夠大大提高決策效率、學習效率及個人知識管理效率。希望通過本講的學習,大家能夠了解并掌握思維導圖,讓思維導圖成為你工作的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