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的重要性
溝通無處不在
步入職場,來到企業,企業溝通無處不在。很多企業面臨著這樣的問題,高層領導們的想法和操作層、管理層的想法不統一。實踐證明,老板的目標只有和公司的管理層、操作層以及每一個員工的職業生涯目標很好地結合在一起,企業才會成功。即使是公司的總裁,同樣需要與董事會進行溝通,取得他們的認可。
是不是有些部門、有些工種可以回避溝通這個概念呢?市場銷售、客戶服務每天都在溝通。技術或研發是不是就不存在溝通呢?答案是否定的。
【案例】
國內著名的金山軟件公司董事局主席求伯君先生,曾經是一個程序研發人員。在1988年的時候,他一個人八個月吃掉了幾箱方便面,寫出了舉世矚目的WPS,填補了中國在文字處理領域的一項軟件空白,他的成功幾乎完全來源于個人的努力。而今天金山的研發團隊共有一百多個研發人員,今天的金山必須憑借團隊協作、團隊的良好溝通才能不斷取得進步。今天的金山不再是1988年的那個憑借個人努力就能成功的金山。也就是說隨著時代的進步,一個項目的成功、一個企業的成功都離不開團隊中所有人的共同協作和有效溝通。
總之,溝通是跨越地域、種族、年齡、性別、企業性質、職位、部門的。溝通無處不在!
溝通的定義
溝通在我們生活當中無處不在,從某種意義上講,溝通已經不再是一種職業技能,而是一種生存方式。
如果我能夠知道他表達了什么,如果我能知道他表達的動機是什么,如果我能知道他表達了以后的感受如何,那么我就敢信心十足的果敢斷言,我已經充分了解了他,并能夠有足夠的力量影響并改變他。
——卡特·羅吉斯
溝通是用任何方法彼此交換信息,即指一個人與另一個人以視覺、符號、電話、電報、收音機、電視或其他工具為媒介交換信息的方法。
溝通的媒介(渠道)
1.常用的溝通渠道
在溝通的定義中,說到了溝通的媒介,也就是溝通的渠道,如:電話、電報、電視。
在進行溝通的時候經常要經過這樣一些渠道:
(1)語言溝通。在生活和工作中時刻都在進行著語言的溝通。現在又可以用移動電話進行溝通。
(2)文字溝通。在企業中,每到年終都要寫總結報告;在實施一個項目的時候,需要給客戶提供一個投標方案,這都是文字的溝通。
(3)肢體語言。我們需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肢體語言,來表達出商務禮儀。
(4)多媒體技術。以前的講座,老師坐在講臺上,同學們在下面,這是“我說你聽”的溝通。現在老師可以用投影儀、幻燈片、筆記本電腦和同學們進行溝通。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突出了溝通的效果。
溝通的媒介
2.溝通渠道的選擇
在選擇溝通渠道的時候,我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1)肢體語言。人在傳達信息的時候,語言表達實際上只占表達方式的35%,而65%是靠你的肢體語言去傳達的。說同樣的一句話,如果加上手勢和表情,會帶來不同的效果。
(2)表、圖像。在會議中或者做報告的時候,除了文字以外,更直觀的一種方式是用圖表、圖像,這些可以使你的意圖更直觀形象地表達出來。比如說企業今年年終銷售額比去年增加了20%。直接用餅圖或柱狀圖,使溝通更形象直觀。
(3)語言溝通。用語言溝通的時候,同樣一句話,你用了這種語氣,或者用了另一種表達方式,可以達到不同的效果。
【案例】
貝聿銘是著名的華裔建筑設計師。在一次正式的宴會中,他遇到過這樣一件事:當時的宴會嘉賓云集,在他鄰桌坐著一位美國百萬富翁。在宴會中,這個百萬富翁一直在喋喋不休地抱怨:“現在的建筑師不行,都是蒙錢的,他們老騙我,根本沒有水準。我要建一個正方形的房子,很簡單嘛,可是他們做不出來,他們不能滿足我的要求,都是騙錢的。”
貝聿銘聽到后,他的風度非常好,沒有直接地反駁這位百萬富翁,他問:“那你提出的是什么要求呢?”百萬富翁回答:“我要求這個房子是正方形的,房子的四面墻全都朝南!” 貝聿銘面帶微笑地說:“我就是一個建筑設計師,你提出的這個要求我可以滿足,但是我建出來這個房子你一定不敢住。”這個百萬富翁說:“不可能,你只要能建出來,我肯定住。”
貝聿銘說:“好,那我告訴你我的建筑方案,是建在北極。在北極的極點上建這座房子,因為在極點上,各個方向墻都是朝南的。”
在這種正規的商務場合,貝聿銘并沒有使矛盾沖突升級,而是很好地、很委婉地反擊了這個百萬富翁。
溝通的模式
根據信息的難易程度,可以分成兩種溝通模式。
(1)簡單模式:包括溝通的發起者和溝通的接受者。溝通信息在發起者和接受者之間來回地傳遞、反饋。
簡單溝通模式
(2)復雜模式:在日常的商務活動當中,信息溝通是多元化的,它包括五個必備的要素:信息的發起者、信息的接受者、傳遞的信息、渠道、信息傳遞的文化背景。這五個要素對于信息的有效傳遞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溝通五要素
溝通的種類
分類一:(1)單向溝通(2)雙向溝通
分類二:(1)正式溝通(2)非正式溝通
1.分類一
簡單劃分為:單向溝通和雙向溝通
單向溝通,不允許對方提問,就是一方發送一個信息,對方只接受就可以,這種溝通的模式在日常工作中很普遍。如:公司領導布置任務,或者交代工作等。在進行單向溝通時,要特別注意溝通渠道和接受者的接受能力,你是不是完整地表達出了你要傳達的意思。
在正常情況下溝通應該是雙向的,溝通應該是一個反復的過程,你先傳達過去,對方有什么不理解,有什么意見,反饋回來;然后再傳達過去,再反饋回來,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保證你所傳達的信息準確無誤。
溝通是雙向的、反復的過程。在使用單向溝通時,要特別注意傳遞信息的方式以及傳遞信息的準確性。
2.分類二
正式溝通和非正式溝通
(1)正式溝通: 報告、請示、預算、會議等
(2)非正式溝通: 座談、總裁接待日、員工活動等
有一些企業文化非常好的公司,經常運用非正式溝通,如:員工的康體活動、員工的生日會、頭腦風暴會。當然,不同的企業,會有不同的做法。
溝通中常見的障礙
形體障礙、地位障礙、心理障礙、人數障礙、語言障礙、文化障礙、環境障礙
在溝通中常見的障礙有:
(1)形體障礙。比如說肢體語言的錯誤所傳達出來的信息會使溝通產生障礙。
(2)心理障礙。比如某些技術人員、研發人員非常害羞,不善于表達,在溝通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障礙。
(3)語言障礙。很多大的跨國企業,語言上會有一些障礙。
(4)環境障礙。很多大型跨國企業,它的中國區市場部可能在北京,物流配送中心可能在上海,研發基地可能在硅谷,這種地域上的障礙,會給溝通產生一定的影響。
(5)地位障礙。在頭腦風暴會,或者懇談會中,如果有一個相對權威,或者是一個公司的領導坐在那里,很多員工就閉上了嘴巴,這是地位產生的溝通障礙。
(6)人數障礙。比如在小型的培訓會上,可以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如果下面坐著100,甚至200名學員,大家就無法進行有效的溝通。
(7)文化障礙。舉例說明:麥當勞剛剛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曾經有一段時間,員工的勞動生產率非常低,工作懈怠,牢騷滿腹,因此國外老板就調查原因,經過反復地調查和溝通,員工終于說出自己的心里話。他們認為麥當勞的老板太吝嗇,中午的午餐每人只給一個漢堡還不是巨無霸,再加一包薯條,還有一杯可樂。這實際上是由于文化所產生的障礙,在西方很多國家,他們的午餐就是很簡單,一個漢堡,一個熱狗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