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權資本市場經典案例_中國物流“分類募集公開競價”增資16億元

  本期為大家帶來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提供的關于“國有企業增資”的典型案例。
 

  中國物流“分類募集公開競價”增資16億元
 

  “中國物流本次采取在國有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的方式競價引資,在央企范圍內屬創新之舉。”2015年6月1日,在中國物流有限公司第二次增資擴股簽約儀式上,該公司控股公司、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馬正武對中國物流通過產權市場創新交易方式、成功引入投資人給予了積極評價。
 

  2015年4月16日,中國物流有限公司增資39.178%股權項目在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與此前產權市場央企增資擴股項目多以協議或競爭性談判方式交易不同,重慶聯交所首次采用了“分類募集、公開競價”的增資方式,最終為中國物流公開募集資金9.63億元,募集資金合計16.08億元,引入了11家新股東。
 

  中國物流增資背景
 

  中國物流是集鐵路、公路運輸,國際貨代、多式聯運以及供應鏈物流、金融服務為一體的大型現代物流服務企業。公司于2012年啟動混合所有制改制,在加快推進股權多元化改革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2014年6月啟動了第二次增資擴股工作。中國物流原注冊資本6.21億元,擬募集資本11.75億元,中國誠通集團持股40%,保持控股股東地位。
 

  創新設計增資方案
 

  目前,依法進入產權交易市場的企業國有產權主要以企業持有的股權或物權等存量資產為主,企業增資擴股業務剛剛起步。由于涉及股東權益調整,對企業發展戰略、經營方向將帶來重大影響,增資擴股周期一般較長,需要考量的法律適用、持股比例、權益定價、操作規范等因素眾多,增加了增資擴股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在歷時1年的準備過程中,重慶聯交所圍繞增強企業資金實力和市場競爭力,與中國物流進行反復溝通,逐項確定增資擴股方案相關事項。共召開現場碰頭會6次,修改方案20余稿、10余萬字。
 

  確定認購價格基數。增資擴股以經評估備案的凈資產/注冊資本折合1.367元/1元注冊資本,作為股權認購價格基數,成交價超過1元的部分進入資本公積。
 

  明確增資認購流程。原股東按照“同等價格、優先增資”的原則,按原持股比例進行認購。若原股東放棄或低于原持股比例認購的部分,通過重慶聯交所掛牌公開募集。中國物流原股東實際認購資本4.72億元,剩余募集資本7.03億元(39.178%股權)作價9.62億元向社會公開募資。
 

  確定增資方式。此次增資擴股創造性提出以投資人準入條件為基礎、以價格為唯一競爭因素的“分類募集、公開競價”增資方式,這在產權交易市場央企增資擴股項目中尚屬首次。
 

  設定投資人條件。此次引入的新股東分為戰略投資人和財務投資人,以對未來發展具有合作協同前景的戰略投資人為主。
 

  分類劃分股權比例。重慶聯交所根據企業所需不同戰略資源的重要程度結合股權標的大小的劃分,設計并設置B類股權6個標的合計27.958%,限戰略投資人認購。C類股權4個標的合計11.22%,戰略投資人和財務投資人均可認購,以價格作為認購唯一因素,并對聯合認購情形以及認購標的數量進行了設定,以使股東結構更加合理。實際增資完成后,財務投資人引入了優質的基金公司、券商下屬合伙企業等。
 

  項目成效及啟示
 

  經過高效的市場推介,中國物流增資39.178%股權項目掛牌期滿之后,10個標的全部順利征集到符合條件的投資方。最終,第二次增資擴股募集資金合計16.08億元,比擬募集資本溢價4.33億元,其中,向原股東定向募集6.45億元,通過重慶聯交所公開募集9.63億元,成功引入了宏運集團、四川交投物流公司、瀘州酒業等11家新股東。中國物流股權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資本實力和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轉型升級、跨越發展站上了新的平臺。
 

  國務院國資委和財政部“32號令”頒布后,國有產權交易以存量資產轉讓占主導的傳統交易在悄然改變,以增資擴股為代表的增量資產交易需求日益增多,成為產權交易新的藍海,產權交易專業化、市場化能力和水平將面臨更多考驗。
 

  產權交易機構必須順應國有經濟發展新趨勢,不斷提升服務能力,以更加扎實的政策法規功底,創新產權交易服務方式和理念,才能真正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為國資國企改革發展保駕護航。
 

轉自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官網《產權研究-經驗分享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