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長春產權交易中心為中小微企業的發展積極探索,大膽實踐,發揮產權市場功能,創造寬松的金融環境,搭建了全省金融機構與企業溝通的投融資服務平臺,為全省中小微企業信貸融資金額300多億元,極大緩解了部分企業經營資金短缺的難題。
1.深入基層調研,化解企業難題
吉林長春產權交易中心將為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列入年度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并作為一項長效考核機制,激勵金融、股權登記托管等部門的業務人員,深入基層,為企業融資提供服務。
為堅持做好日常融資服務工作,單位主要領導組成三個調研小組,分別到基層中小微企業開展融資服務調研。通過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到企業走訪等形式,緊緊圍繞促進產權市場體系建設、完善全省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平臺、創新金融服務等工作展開調研,認真聽取基層領導對改進融資服務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收集基層反映融資服務工作的問題。據統計,2012年至今,召開企業領導座談會10余次,發放調查問卷千余份,走訪企業100多戶,排查困難企業,收集意見和建議近百條。
根據調研結果,篩選出部分困難企業,針對其實際情況為其出謀劃策,并與銀行、擔保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等戰略合作伙伴協調,通過增加有效信貸支持,對35家中小微企業進行了貸款融資。
2.搭建融資平臺,創新服務功能
吉林長春產權交易中心認真落實省政府《關于規范開展企業股權集中登記托管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精神,設立專業機構,積極開展全省的股份公司、有限責任公司股權集中托管工作,股權托管數額快速增長,為搭建股權融資平臺開展股權融資奠定了基礎。截止2012年末,共計托管企業11464戶,股權1290億元。通過股權質押幫助企業融資累計達367億元。在全國形成了“股權托管——股權質押——銀行放款”的吉林模式。
通過向股權托管企業宣傳股權融資平臺的功能,引導企業利用股權進行融資,解決資金短缺的難題。先后向托管企業及股東發放相關信函5萬多封,逐個托管企業、逐個股東聯系,征集融資項目和經營難題。并責成專人跟蹤服務,使企業及股東了解股權融資平臺的功能和利用創新融資服務方式,使靜態的股權轉化為寶貴的企業發展資金。
吉林長春產權交易中心積極探索業務創新模式,與省內各商業銀行結成戰略合作伙伴,利用搭建的股權融資平臺,對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和優質股權開展免擔保、基準利率、手續費簡化的股權質押貸款業務,使企業融資降低了成本;與省內外科技管理部門合作,推廣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的科技項目,開展科技企業聯保貸款;配合吉林股權交易所與12家銀行達成整體授信貸款意向480億元,為省內的掛牌企業、投資機構、服務機構等提供全面的資金和服務支持;為支持吉林省文化事業的發展,配合吉林文化產權交易所同四家金融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并授信150億元;與各擔保公司合作,為中小微企業股權擔保融資降低費用和成本;相繼開展了商標權質押貸款、資產類貸款、并購貸款、專利權質押融資、低碳融資、租賃融資、基金項目對接服務等等,為中小微企業增添了新的融資發展渠道。
3.開展銀企對接,助推民營經濟發展
融資難是制約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瓶頸,主要原因在于銀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吉林長春產權交易中心積極協調政府、銀行、企業三方,搭建政、銀、企對接平臺,廣泛組織各種對接活動,建立銀、企互信關系,拉近銀、企距離,進一步加強銀、企間的溝通交流。通過帶著融資項目組織金融機構走基層、做調研,突破信息的障礙。近2年先后組織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等23家金融機構,到白山、四平、遼源、白城、松原、吉林、長春等地區,多次召開政、銀、企對接會議、座談會、項目推薦會、融資洽談會等活動,累計為企業融資金額達25億多元。
隨著政、銀、企對接會在省內各地市的鋪開,對接成果也在不斷地擴大,吉林長春產權交易中心融資平臺的運作,使政、銀、企三方互利共贏的局面逐步形成,為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提供了有效的資金支持。企業的穩健成長,又進一步推動了地方經濟發展,最終形成了多方共贏的良性循環。
政、銀、企對接,結出累累碩果,說明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金融,金融的繁榮也離不開經濟。通過融資平臺政、銀、企的對接,加強了金融機構與地方政府、企業的彼此需求溝通,形成長效機制,為中小微企業融資開辟了一條全新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