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產權交易所試水PPP項目進場交易

一、市場分析

自2014年起,我國開始在政策和實操層面規范和推廣PPP模式。如何在PPP項目大面積鋪開的大勢下尋找自身的切入點,是大交所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為了在種類繁多的PPP模式中找到適合產權交易機構的切入點,大交所積極走訪大連各級財政部門,基本掌握了大連地區PPP項目數量、性質和分布情況,并進行了認真的梳理和研究。

經過比較分析,我們認為PPP業務與產權交易市場的深度融合還需要一段時間,產權交易市場應當分階段、分層次地開拓PPP業務市場。眾所周知,PPP項目運作方式主要包括委托運營(O&M)、管理合同(MC)、租賃—運營—移交(LOT)、建設—運營—移交(BOT)、建設—擁有—運營(BOO)、購買—建設—運營(BBO)、移交—運營—移交(TOT)、改建—運營—移交(ROT)、區域特許經營,以及這些方式的組合等。具體運作方式的選擇主要由PPP項目類型、融資需求、改擴建需求、收費定價機制、投資收益水平、風險分配基本框架和期滿處置等因素決定。

在TOT模式下,由于涉及存量國有資產移交至社會資本或SPV(特殊目的機構)這一環節,其實質為國有資產的轉讓行為。按照《企業國有資產法》和32號令等有關規定,TOT的第一個“T”即第一次移交,原則上應進入產權交易機構進行。因此,以TOT方式將存量資產轉化為PPP模式的運作方式,在現階段與大交所現行業務體系契合度最高,是大交所當前可重點挖掘的PPP業務領域。

二、業務實踐

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大交所開始重點關注TOT模式的PPP項目,并為PPP項目定制全流程的咨詢和交易服務。

一是加強咨詢服務功能。大交所充分發揮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咨詢公司等服務機構的專業優勢和資源優勢,提升整個市場的專業服務水平,在項目醞釀期就提前介入,為委托方提供咨詢服務。目前,已入庫各類機構和專家200余家(位),涵蓋法律、投融資、財務、評估、技術等領域。

二是信息定向投放。大交所利用多年來積累的豐富的投資人資源,根據PPP項目所處行業及建設需求進行定向投放,促進信息對稱,推動項目成交。

三是規范項目交易。大交所對PPP項目進行全程的規范性審核,確保整個交易行為在交易程序、材料內容、成交手續等各方面合規有效,得到了交易各方的好評,也為進一步深入PPP市場奠定了基礎。

三、項目實施

為響應國家大力發展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號召,盤活大連市政府存量資產,緩解財政當期支出壓力,大連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按照市財政的指示,會同市交通局,擬通過PPP模式改造基礎設施存量項目,以基金等社會資本投入置換財力資金,并解決后續建設資金來源。結合大連市公用事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按照存量優先、先試點后推廣的原則,選定“202路軌道線路延伸工程”和“快軌3號線工程”資產,開展PPP模式試點工作。

根據市政府的批準意見,建投集團作為PPP項目實施機構,組建兩個項目公司:大連市和順輕軌管理有限公司,承接“202路軌道線路延伸工程”資產;大連市金石快軌管理有限公司,承接“快軌3號線工程”資產,并負責整體方案的具體實施及履約管理。建投集團通過分別轉讓其持有的和順輕軌、金石快軌的41%股權和部分債權的形式,引入社會資本。

2015年12月22日至2016年1月19日,該項目在大交所掛牌公告,掛牌金額4177億元,最終由大連市建投基礎設施投資中心(有限合伙)摘牌。該項目也是大交所成交金額較高的項目之一。2016年9月,另一宗TOT模式的PPP項目大連松木島污水處理廠資產轉讓項目通過大交所掛牌成交,進一步豐富了大交所開展PPP業務的實操經驗。

目前,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共收錄PPP項目7600余宗,項目金額117萬億元,其中遼寧地區達到了100余宗、近2000億元,市場容量巨大。通過不斷深入開展PPP業務,產權交易市場將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的功能,實現資產流轉與融資服務的雙輪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