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高速鐵路(簡稱京滬高鐵),作為京滬快速客運通道,是中國“四縱四橫”客運專線網的其中“一縱”,也是中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投資規模大、技術水平高的一項工程。線路由北京南站至上海虹橋站,全長1318公里,總投資約2209億元,設24個車站,運行時速達300km/h。2008年4月18日正式開工,2011年6月30日通車,北京到上海最快只需4小時48分,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線路最長、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
2005年,鐵道部確定了“政府主導、多元化投資、市場化運作”的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總體思路:2005年7月,鐵道部出臺了《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參與鐵路建設經營的實施意見》;2006年6月,鐵道部推出了《“十一五”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推進方案》,明確提出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和政策措施,并積極推進。本次股權轉讓公開,就是為了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鐵路建設,構建多元投資主體共同建設鐵路的格局。
2010年2月10日,京滬高鐵4537%股權以60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在當時是全國國有產權交易史上交易額最大的項目。
九匯華納受轉讓方中國鐵路建設投資公司(下稱中鐵投)委托,代理該項目掛牌交易。中鐵投隸屬鐵道部,是京滬高鐵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56267%。
如果此次轉讓完成,中鐵投的持股比例將降為5173%,仍占有絕對控股地位。京滬高鐵第二大股東和第三大股東為平安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和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上述兩家企業持股比例分別為13913%和8696%。
一、項目特點、難點及解決措施
接受委托后,九匯華納迅速成立由總經理親自掛帥的專業項目團隊,多方協調統籌,合理設計有針對性的交易方案與實施路徑;利用公司投融資平臺、產權交易所等信息平臺尋找意向投資人;與交易所及轉讓方進行溝通,解決交易中可能存在的各類問題。
1.交易額大,受關注度高
本次交易額60億元人民幣,當時是產權交易所成立以來最大的項目。京滬高鐵當時屬于在建工程,項目有相當的敏感性。為了做好保密工作,九匯華納與轉讓方簽訂了《保密協議》,同時向轉讓方提交了《服務承諾函》。
為了把項目做好,九匯華納就項目的相關情況向交易所的高層領導做了匯報;交易所領導給予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并派出專業團隊和九匯華納并肩作戰。
中國產權交易資本市場經典案例案例23京滬高鐵部分股權轉讓項目為了讓此次股權交易有序進行,避免不必要的市場波動,九匯華納對整個交易過程做了縝密的安排,包括與媒體的互動。為響應媒體的關注,九匯華納的項目團隊撰寫了新聞稿《關于中國鐵路建設投資公司轉讓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權的說明》,并在中鐵投的網站上同步登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掛牌后,九匯華納對媒體的報道進行了密切跟蹤,對其中可能影響到股權順利交易的一切內容進行了收集整理,并及時通報給委托方,得到委托方的好評。
2.“匯兌損益”的影響
由于本項目對外資背景的投資人不設限,交易資金可能用外匯支付。而我國對資本項目的外匯管制非常嚴格,一旦外資收購,則涉及到商務部、外管局等政府部門的審批,時間周期較長,期間匯兌損益難以避免。為避免國有資產損失,九匯華納在交易條件的設置上做了特別的安排,設定了在實際交割日用與60億元人民幣等值的外幣進行結算的交易要求。事實證明,九匯華納的這種安排是完全正確的,充分保障、維護了轉讓方的利益。
3.項目耗時長,服務上的連貫性和及時性是個挑戰
因項目需要發改委、商務部等政府部門的審批,后期還需要到外匯管理局開設資本結算賬戶并結匯,時間跨度超過一年。為了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九匯華納專門安排兩人跟蹤服務,協助轉讓方辦理外匯結算及工商變更登記事宜。
二、項目啟示
一是充分準備,周密安排。鑒于項目重大、影響面廣,九匯華納從一開始就高度重視、精心準備,專門成立了項目組;為在交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制定預案,從而保證了項目的順利進行。
二是發現問題,及時溝通。九匯華納對在材料準備、掛牌交易、受讓摘牌、合同簽署、資金結算等環節中發現的各種問題,及時向包括轉讓方在內的各相關方做及時通報并征詢他們的意見,為項目的順利推進營造了良好的合作氛圍。
三是圍繞中心,延伸服務。為了項目的整體推進,九匯華納在委托事項之外,提供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延伸服務,包括組織簽約、外匯結算、工商變更、媒體互動等,使各項工作得以有條不紊地進行,達到預期目標。